- 登入
- 註冊
海雲繼夢解經 諸佛菩薩覺悟八要: 海雲和上八大人覺經講記 (電子書)
NT$ 200
- ISBN:9789867484673
- EISBN:9786269984961
- 規格:普通級 / 初版
- 出版地:台灣
- 檔案格式:EPUB流動版型(博客來)
- 建議閱讀裝置:手機、平板(博客來)
- TTS語音朗讀功能:有(博客來)
- 檔案大小:2.1MB(博客來)
已售完
電子書購買通路
選擇以下任一通路以購買此書的電子版本
一、智慧從哪裡來?
人生的過程當中,我們常常會面臨困擾、挫折、無力感或不知所措的情境,這就是欠缺智慧。智慧從哪裡來?從學習正法、學習真理中增長。要跟誰學呢?跟這些走在正法道上的出家人、修行人學。所以,皈依佛就是皈依十方佛,皈依一切我們要覺悟的目標;皈依法就是皈依真理,我們所要追求的是真理跟智慧;皈依僧就是皈依清淨無煩惱。
二、錢多多,煩惱多多?
龐大士全家境界都很高,所以這樣布施,全家都贊成,我們若是這樣布施,可能會全家雞飛狗跳。程度不到不能學,但可以讚歎………心境、能力還沒到,若這樣照著做,就會造成反效果,你會起煩惱,布施後會愈想愈不對。前面布施了,有福報沒錯,但是後來起煩惱了,那就會造成什麼現象?有很多有錢人,雖然福報很大,但煩惱也很多;福報因緣到,煩惱也跟著到。我們不必修這樣的福報,所以要思惟其義……
三、第一覺悟–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
我們第一個要覺悟的,就是覺悟這四件事情——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;「世間無常,國土危脆」,這是講無常;「四大苦空」是講苦、空這二件事;「五陰無我」是講無我,不要執著。人之所以有問題,就是因為有「身見」,有這個色身的存在,就造成一切苦的焦點……
四、第二覺知–多欲為苦
為什麼講貪欲是生死輪迴的根本?因為貪欲是無明的相;無明有體、有相、有用,貪欲是無明顯現的相。在定義上,無明叫作錯誤的認知、錯誤的行動,它有認知也有行動,但是這個認知跟行動是錯誤的,叫作「無明」。無明不是愚癡,愚癡是不知道,但無明是知道,但這個知道是錯誤的,因為認知錯誤,行動出來也是錯誤的
五、牛排吃夠了再說!?
眾生不一樣,眾生會說「極樂世界是很好,我也想去,不過牛排還沒吃夠。」雖然心是想西方,嘴巴卻想著東方,牛排、豬排、斑節蝦、龍蝦……,等這些吃夠了,才要去極樂世界。這時「因」就沒有注意了,等到病苦出現就嚇壞了,那時候才拼命求、拼命拜,「佛祖啊!大慈大悲,趕快讓我的病好……。」病苦來臨才會怕,造因的時候都都無關緊要。
六、好個生死自在!
五台山上的隱峰禪師,示滅前問眾徒弟說,高僧大德們有坐著走、臥著去的,你們有看過站著離開的嗎?徒弟答說「有!」禪師又問「那有人倒立著離開的嗎?」徒弟答「沒有!」「既然沒有,那我就倒立著走好了。」說著,便頭朝地、腳朝天,翻過來就往生了……唐朝的龐大士,一家四口每一個修行功夫都很高,都是說去就去,一點掛礙都沒有,真正的生死自在。你去醫院看看,很多人要走的時候,都是躺在病床上,掛個氧氣罩……
七、大樂
什麼是大的快樂?「大樂」要有兩個要件,第一,它沒有副作用;比如,喝酒可能一時很快樂,但它是苦中作樂,有的喝完還頭痛欲裂,對身體也不好。第二個條件是,它是究竟的快樂。我們以做生意來比喻,賣衣服和做海產生意,那很多人會覺得當然是做海產生意比較「好賺」,但是海產生意一定會殺生,「好賺」這個快樂,帶有不良的因果在。事業可能會很成功、很賺錢,但伴隨而來的,可能是家人生病、夫妻不合……
八、逆境是個福報?!
我們受到惡報,遇到種種的不如意,那是在消我們的惡業,我們要承擔起來;若是到處去抱怨,那就像是挖個洞,讓它流過去,那個業就沒有消。我們修行人對於逆境,通常都是默默的接受,甚至把這一種惡的環境叫作福報。有人可能會覺得很奇怪,這種壞運怎麼會是福報呢?第一,它是在消業;第二我們可以修行。要是挺的住,業就消了,修行也往前跨越了一步……
九、富貴沒有罪!
五欲的過患有多大,我們要了解,但它不是絕對的不好;很多人學佛,都把佛法看歪了。比如,有的人福報很大,那你不能夠要求富貴的人,吃的、穿的,都要跟貧窮的人一樣;富貴本身並沒有罪惡,你現在修福報,下輩子也會富貴啊……吃的、穿的、用的比別人好一點,那沒有關係,只要不要太過鋪張、浪費就好了;關鍵是,不要讓富貴來障你的道,不要因為富貴就不知道要修行,或是因此而來輕視人、造業,那就很不好了……
十、相對的極大還是有限!
第二層天的忉利天人壽命是一千歲,它的一晝夜等於人間的一百年。所以忉利天人看世間人,就像我們看水上蜉蝣一樣,甚至可能是他們眼睛一眨我們就死了,再一眨眼又出生了。最上層是第二十八層「非想非非想處天」,最高層天人的壽命是八萬四千劫,那個壽命有多長你看看?但不管再怎麼長,那都只是「相對」的長,與整個時間的洪流相比,還是很短,因為時間的洪流是「無限」的。相對的極大還是有限,有限叫作有邊,還是在生死輪迴……
十一、願代眾生受無量苦
覺悟以後,發大乘心普濟一切,重點在後面這句「願代眾生受無量苦」。各位,你願不願意代眾生受無量苦?願不願意「他生病,我要代他生病」?不過,即使我們願意,那也不一定做得到,「他生病,我來代他生病……;他很飢餓,他的餓給我……」,有沒有可能?
十二、佛門中也會欠債?
有很多人,煩惱時就想到佛菩薩,煩惱一解決,佛菩薩也忘的一乾二淨了……下輩子來會變什麼現象呢?呆呆的做功課,也不知道為什麼,就是一直要做功課,不做心不安。為什麼?前輩子欠佛菩薩的,所以這輩子就要一直「叩叩叩,阿彌陀佛!阿彌陀佛……。」這叫還債,佛門中也會欠債的;前輩子許了願,現在要趕快還……
附錄:《八大人覺經》經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