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登入
- 註冊
能觀能自在
我們人生,吃飯是必須的。因為我們在欲界裡,吃飯是欲望,這個叫「識食」,去找工作叫「搏食」——搏鬥,去競爭。當這個搏食越興盛,文化就越發展。文化越發展,人生就越不幸福。可是我們已經走入這一團文化的霧霾裡頭,什麼時候我們能夠覺醒,這是個關鍵。
我們在做什麼?我常常看到樹葉上有毛毛蟲,那條毛毛蟲一直在啃那個樹葉,啃完了樹葉它就死在樹下。我們其實跟那條蟲子是一樣的,啃著不同的樹葉而已。因為不同的樹養出不同的蝴蝶,我們這個社會很精彩,是因為我們都是每一隻不同的蝴蝶。其實你的服裝就是那蝴蝶的彩衣,為我們的花園內添妝添彩。
可是人好像不是這個樣子,人發生了一個問題,我們蝴蝶的翅膀都有鋸齒狀的瑕疵並不是很圓滿;而我們的社會就像那樹葉,被我們啃的千瘡百孔。你在啃樹葉的時候,從宏觀的立場來看,它很燦爛、芬芳、美麗,可當你微觀的時候千瘡百孔。不管是我們的翅膀還是那些樹葉、枯木、腐葉,乃至於還有死老鼠、死動物。這個時候你看到兩個極端象。
一個達觀的人站在宏觀的立場。人微觀很憂鬱,這世界就這麼醜陋,這麼不好、不公平。一切惟心。當你偏向宏觀的時候,你很樂觀;當你偏向微觀,你就悲觀、憂鬱。而這是同時存在的。看你是顯的還是隱的。當你顯出來是微觀的部分,你就傾向於憂鬱、自閉、悲觀;可是要知道,你隱的部分是樂觀的。
當你看到很陽光的人、活潑蹦跳的人,其實他還有隱的一面,社會上你常常看不出來。啊!不是很好的一個人嗎?怎麼突然間自殺了?不是突然間,而是他隱的部分已經在動了。所以心理學、社會學告訴我們,他那隱藏的狀況爆發了,只是我們沒有注意到。各位朋友親戚裡多有這些現象,我們反省一下,你自己也有這兩個角色存在?只是有些人傾向這邊,某些人傾向那邊而已。不要太傾向樂觀,好像太膚淺了,也不要停留在悲觀,太可怕了。這就是你一直在找的:我是誰?我這樣活著對嗎?我到底在幹什麼?在找什麼?
這個時候,心經的第一句話就非常重要了。
永恆的名字叫無常
大家讀心經,都讀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,然後「觀自在菩薩」,就丟掉了。「觀自在菩薩」這五個字弄不清,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你根本不可能瞭解。舉例看,樂觀與悲觀,色是樂觀的,空是悲觀的,那回去睡覺,那不是「空即是色,色即是空」。樂觀即是悲觀,悲觀即是樂觀。因為你本來是一體兩面,是隱顯之間而已。就你現在的情況來講,它只是凸顯出來的是色還是空而已,那你為什麼一定要執著在這邊呢?心是無常的。
我記得小時候跟同伴講:這輩子,你看看有什麼東西一輩子或一直吃下去的東西?小孩子吃零食嘛,現在問,那東西早就不知道哪裡去了。對不對?因為小時候你很喜歡吃,就是那時候你喜歡,你現在還吃嗎?幾十年過去了。小孩子玩玩具,他隨著年齡轉變會一直在變,這是自然性。這種人性是自然的,所以我們說人性自然,它是無常的,不是你要變,它自然就會變。年齡的增長,你的興趣,你的嗜好,都在變。所以哪一個是永恆的?沒有永恆的東西。
只有一個是永恆的,無常是永恆的。所以永恆的名字叫「無常」,無常的名字叫「永恆」。你可以堅定你的意志,那個堅定是在某一段範疇裡頭,它自然就變。沒為什麼,完全變了,樂觀變成悲觀,悲觀變成樂觀一樣,就是這樣一種狀況。
你會認識到,「能觀能自在」,而這個觀是般若觀,所以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會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自然就產生這種現象。所以觀自在這個能力非常重要。你觀了以後很痛苦,這不叫觀,這叫鑽牛角尖。鑽牛角尖你就越鑽越痛苦,跟觀自在無關。
能觀能自在,而你觀了不自在,你一定是鑽牛角尖。能夠自我反思,面面俱到的人,而所謂面面俱到,你越俱到就越般若波羅蜜多時,對不對?那你就能度一切苦厄。你可能不覺得在你的生活環境裡會發生什麼事。我舉一個實際的例子,沒有價值判斷,純舉例。想結婚,你就觀自在,而這一觀的話,你生活就會調整,命運就會轉變。同樣的,生活你不喜歡,結婚跟離婚是一樣的,你就觀自在,你的命運自然會轉變。同樣的,你的事業陷在漩渦裡,這個時候你要去觀,方方面面的去思考,這個時候必須要客觀,不能鑽牛角尖。
我們所有的語言幾乎都在兩方面,很多學佛人,開悟開悟,其實他不叫開悟,他只是開竅。有人說他解脫了,但他不是解脫,是放下了。跟解脫不一樣。觀念上要開竅比較快,觀念上要放下比較快,但要解脫比較不容易。所以開竅與開悟,放下跟解脫之間,有很大的差距。同樣的,你在觀的時候是客觀的觀,還是主觀的鑽牛角尖,這是不一樣的。在生活中這類例子太多了,事業、感情、家庭還有數不盡的例子,這三個字可以幫你搞定這一切。
下面經文就分兩段講,第一段講:「舍利子,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」。色跟空這兩個字你不要把它定義,它只是一個代名詞。客觀、主觀就是色空的關係,樂觀、悲觀是主客關係,空色之間的關係。你的心是無常的,而它這兩方面經常交互出現。成功和失敗也是一樣,成功有什麼好執著,色不異空。失敗又有什麼痛苦,空不異色嘛。轉過來就好了。要怎麼轉?觀自在嘛。這經文很短,兩百六十個字而已,但人生的亮點就是在這個地方。你要能用上,平常就要訓練,不要大難臨頭,就觀自在菩薩救苦救難。
能幹+成功=暴斃?
再來是家庭生活,包括婚姻、夫妻,然後就是健康問題。健康問題是我們菁英們的致命傷。所謂菁英就是能幹,能幹的人假如得到賞識,就會升官,得到上司的肯定,或者市場銷路好。成功者無非就是能幹加賞識。現在流行按讚,沒人按讚你就不是菁英,對不對?一天幾百萬個,你就賺了,你就成功了。所以當你能幹又得到賞識,獲得成功的時候,就等於暴斃。你以為很好啊,你再成功,再成功,下面呢?下面就是棺材。
我在大陸遇到這個問題,他們一直說:淨化禪可以怎樣怎樣。我不小心說:「能幹+成功=暴斃」;他說:我們就怕這個。「能幹+成功+淨化禪=榮耀」。他不只是成功,而且很榮耀,且可以活到一百二十歲。然後他就說:我們要趕快,我們這些幹部看到誰又暴斃了,大家都緊張得要死。
大陸實在競爭,非常緊張,所以成功者一看到這個公式,問我:「你怎麼知道?」我說:「這是從白起的故事看到。」大家都知道白起是歷史上有名的軍事家,有一次一個兵受傷,箭插進去,拔不出來。於是白起吸掉那個膿,並把那箭拔掉。這個事情給那個兵的媽媽知道了,這媽媽就哭了,說:「將軍對我兒子那麼好,我兒子就死定了。」
我不是說我們的領導對下屬要這樣,因為事實上如此,大家都走上模式。很多人在懊惱:為什麼不是我,為什麼是他?是他,他要賣力,不是你,你就不賣力嘛。所以受公司重用你更賣力,更賣力你就更接近暴斃。這是社會公約,必然如此。我要提供給你的是:必須要「釋壓」。
在大陸認識一個市長,市長是中級幹部而已,就是小主管。他得到賞識,晚上十二點還沒回到家,五點就到工地了。他老婆很痛苦,眼淚都掉下。我說:你一定記得,晚上回來先讓他泡個熱水澡,然後再睡覺。如果累得要死,又常常沒洗澡躺下去就昏了,早上五點爬起來,一定是嚇醒。這樣能熬多久嘛?我說:「你這叫愛先生,愛孩子。」
一個菁英沒有享受奮鬥的成果就死了,當然是個人的遺憾,對家裡是個災難,對社會是一種損失。淨化禪和八字功法可以保命,把你體內的雜質釋放掉,這是技術的問題。動要動裡面,懂得用力,內臟用力,把囤積在身體的雜質跟心理上的壓力釋放掉。
過勞症,你會不知道為什麼突然一直胖起來,或突然瘦下去。這種恐怖的現象告訴你暴斃已經來敲門了,你要把強烈的壓力趕快釋放掉。六十歲以後你可能就要退休了,退休後才能享受你一生奮鬥的成果。都還沒有享受就要死了,不是太可惜?不管身體是虛幻的,你還是需要保留著。
我粗略的統計,非菁英得的病都不會馬上死,都需要長照。這很奇怪,菁英的死都是突然的死,這叫暴斃。暴斃絕對是菁英,這就是擺在我們眼前的問題。各位可能只看到你自己,我看到全面的,整個社會的普遍現象。要看群體的公約數,個人沒有公約數,個人很簡單,就是能觀能自在。
所以心經講的是每個人自己的事,能不能把整個社會都做成這樣,那只是社會的公約數。我告訴你要:能觀能自在,不要鑽牛角,因為這是一種副作用。因為你不會觀的話,你就鑽牛角尖。要客觀、冷靜的分析自己方方面面,結果你鑽牛角尖就主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