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華嚴三聖行動壇城」是什麼?

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介紹了大華嚴寺珍藏的「華嚴三聖」,這一篇我們來聊聊什麼是「壇城」。

壇城(Skt. maṇḍala)原是梵語 mandala 的音譯,意為「圓滿具足」「聚集成就」;在佛教修法中,是供養諸佛菩薩的法界圖現。

在《大日經》、《金剛頂經》以及《華嚴經‧入法界品》諸經中皆提及:

「諸佛法身,住於曼荼羅中。」
「若欲修行,應先結界立壇,以為所依。」

因此,在一切密教、禪宗、乃至律宗修持中,立壇結界被視為開啟法事的第一步。

為何結界需要壇城?

壇城是「法界的具體化」,佛教徒透過「結界功課」的實踐,用視覺化的觀照與此法界相應。

鶴山嵐出品的「華嚴三聖行動壇城」,提供修學華嚴但不時差旅、移動的人員,可以將「壇城」隨身帶著走。縱使在不同的時空,都透過「壇城」虔誠禮敬,與法相應。

功課面向壇城的作用
空間定位壇城是法界的中心,為諸佛菩薩、護法安住之處。
能量引導壇城的結構(四門、八方、中心)象徵生命能量的流動與護持。
心法依止修行者以壇城為觀想核心,令心不散亂、攝入法界。
儀軌起點結界咒、灑淨、安土地等皆依壇城展開,否則無所依止。

外壇與內壇

在漢傳佛教中,壇城有多種意義:若是正式法會壇場,可依不同經典指導設壇;若是日常結界功課,可用簡壇或心壇方式行持。

(一)外壇(形壇)

選清淨空間,方圓可視修行性質而定。
置中央佛像(華嚴三聖行動壇城)。
以簡易香花燈果供養。

(二)內壇(心壇)

若無形壇,也可於心中觀想:
中央為佛,東南西北為菩薩、護法圍繞。
觀自心如蓮華座,清淨光明,光網遍照。
此即「心成壇城」。

(三)結界開啟

可點選此處,參考大華嚴寺結界儀軌,即可進入正式功課。

連結:大華嚴寺結界儀軌

Dsc 3946

大華嚴寺導師海雲繼夢的壇城觀

海雲繼夢法師在多次開示中指出:

「壇城非僅外設之壇,乃心所現之法界圖。
若能於一地、一時,恆持清淨,則心光所及,
四方自成壇界。是名心壇城。」

因此在大華嚴寺的修行體系中,「結界功課」往往同時包含三層:

  • 地壇:外在修行空間的清淨安立。
  • 時壇:每日固定時間的晨昏定省。
  • 心壇:內在光明心的開顯與護持。

將三者合一,即構成 海雲繼夢所謂的「時空一體的壇城結界」

行者若能日復一日、於同一時空修持,則該處即漸成自然法壇,與天地感應,諸護法自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