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登入
- 註冊
關於行動壇城-華嚴三聖

元明華嚴三聖
鶴山嵐出品的「華嚴三聖」行動壇城,是依據大華嚴寺收藏元明之際的「華嚴三聖」而製作。

元明時期佛像特色
ㄧ、圓潤、微笑、帶人間氣息
元明佛像的臉部輪廓趨向圓臉、豐頰。看似所謂的Q版造型。雙眉細長、眼神低垂,常帶微笑(元明式笑容)。
這種笑意象徵「慈悲與安詳」,不同於早期的莊嚴嚴肅。
有學者認為這反映了元明佛教的「功德人間化」傾向——佛像更接近世人可親之形。
二、莊嚴端麗、親和人性
元明佛像多呈「端莊中帶親和」的氣質。不若唐代的圓潤雄渾,也不同於宋代的清秀含蓄,而是介於兩者之間,既具威嚴、又有人情味。
三、厚重穩定、結構嚴謹
佛像體態厚實結實、重心低、坐勢穩定。尤其在「盤膝如來」中常見穩重的三角構圖。身軀比例多趨於對稱平衡,線條收斂。
鶴山嵐認為,元明佛像的親切與隨和,適合陪伴與和緩現代人忙碌的生活節奏。因此以大華嚴寺元明式的華嚴三聖為藍本,製作而成行動壇城。
藝術總監-李老師
此次的行動壇城,是由台灣知名郵票設計家、佛畫藝術創作 李光棋老師,依立體佛像比例一筆一畫成平面圖像製作完成。做工講究,維持明式佛像的圓潤風格,不落匠氣。


華嚴三聖小百科
一般人容易將華嚴三聖擬人化,但本質上三聖既非「三」,也非指那外在形象。
華嚴三聖表達了佛教思想的一個根本:它表達的是一種境界,是我們内在至高圓滿的性德、一種真理。
中尊毘盧遮那佛(大日如來)、畫面左邊的是普賢菩薩,右邊則是文殊師利菩薩。華嚴三聖表達「能、所」兩方面的概念:普賢菩薩是所,代表理體,指生命與真理的存在;而文殊菩薩是能,表示智慧,亦即我們感受真理與生命存在的能力。
華嚴三聖以普賢菩薩為長子、佛的代理人,表示生活中、修行時需體會真理存在的狀態。
當修行人能百分之百感受到真理的存在時,理體和智慧極致交融,那便是毘盧遮那佛的「真理狀態」,此即「三聖圖融」的真諦了。

